百家讲坛确实是个造文化新星的好所在,最起码到现在它已经造就了两个重量级的文化明星,一个是易中天,另一个就是于丹。当然,这些星既然能被造出来,必然 在市场上有相当的认同度。无论是易的三国还是于的论语,都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刨出来,用新的方法来解说解说。我的理解是,他们的成功并非是学术上的成功,而 是传授技巧的成功。
无论是易中天的“放大论”还是于丹的爽朗个性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位均为大学教授,在学校里的教学方式即便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它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放在CCTV一切就不一样了,它面对的是亿万的电视观众,所以影响力自然大大提升。
要知道在科举时代《论语》是必读的“教科书”,基本上是要通篇背下来的,而至于四大名著,识了字的人都会拿来读一读。但这一情况在解放后就有了很大的改 变,文言文作为一种淘汰的中国古代语种而被慢慢淡化,小学的课本再也没有《论语》这样的课文,四大名著真正看的年青人也越来越少,就是想看也不定真正能看 懂。倒是后来有了电视这个重要的媒体才使得更多的普罗大众能够认识到这四大名著当中倒底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些书曾经被放置在书店而乏人问津,突然有一天出来了一个《百家讲坛》的电视节目,讲台上出现了一些大学的教授,使中国人突然间意识到在浮躁的社会寻找恬 静的理论支柱竟然老祖先早就留给我们了,只不过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漠视它的存在。我们在太多的主义呀阶级呀这些词汇当中不可自拔,孰不知作为社会最基本单 元的人所需要的还是最简单的自然哲学。
我不想否定他们的成就,毕竟易中天、于丹等人用一种现代的方式使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得以发扬广大,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造就了一种大众更能认同的教 学模式,这无愧于他们的本职。我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轰轰烈烈搞得就像追星族似的,动不动就封人家为偶像啊国学大师啊什么的,虽然他们有贡献,但是也没有必要 神化,现在的狂热状态已经快到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易中天《论语》的作者就是于丹的地步了。
让老师们都沉下心来教,我们也沉下心来学,这才是良性的互动过程,任何一方的狂热不但影响到自己的心境,可能也会防碍到对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