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8

易中天的“放大”论


易中天在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时,频繁地提及到一个词:放大。这个词被易老经常的挂在嘴边,就不得不让人好好来琢磨一下“放大”这个词里的博大精深了。能如 此让易老厚爱这个词汇,这里应该包含其对人生的某些顿悟的。我等自不是什么做学术研究之人,倒是剽窃下名人的研究成果来的实在。

芸芸众生,个人所散发的光芒毕竟是微弱的。想要得到超凡的光芒,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还得自己能干,一要有实力,二者要懂得营销自己的实力。但是个人 的光芒虽然微弱,但总是一个光源,总有闪光的东西,要不然,男人也就没有吸引女人的地方,女人也无吸引男人之处,岂不无聊?只是这光源的波长有多长的问 题。

按照我作为俗人一般的推论(毫无事实依据),想必易老年少时必也经过风雨的,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其实这里生存环境可能更糟糕),难保他没有受到过人的 排挤,也难保其没有因为自己的能量过小而悲伤过。处理这类事方法估计有二,一是随他去吧,与世无争;二是有理走遍天下,碰得血流满面。易老自是一关又一关 安然度过,《三国策》中之精髓易老必然要先在现实中操练操练,这就叫学以致用。

终于机会来了,易老说,通过《百家讲坛》,通过央视这个平台,我的能量被放大了。我好的一面被放大了,我不好的一面也被放大了。这就如一张美女的脸,一男 人拿着一高倍放大镜,鼻子越看越精致,而毛孔里总有些黑黑的东西。再说美女吃饭的时候,举止斯文,高雅端庄,这是被骚客描述的较多的地方,但美女坐在马桶 上的行为却很少着墨。却因为美女在马桶上坐着的时候突然被人踢开了门,一切行为就被放大了,往往会成为爆炸性新闻。

易老成功地成为了名人,同时深深感悟着名人的累。名人的好处是首先给那些曾经给过小鞋穿的人当头一击。我想做学术的人自然是不屑采取明显报复的手法的,往 往是那些人自动降服了,或是不再说话了。家里人自是欣喜,孩子若被邀请参加聚会,必有人介绍,知道这是谁吗?大名鼎鼎XXX的儿子。如此羡慕之色、赞誉之 词尽显,那有不滋润的道理?

但易老却感叹站在山巅的孤独,以及被放大后个人行为的束缚,却已经身不由己,他穿梭在各大学术论坛,言论和行为被放大为一种公众的认知,在城市间来回奔走 后开始呈现出旅途的劳顿。人们开始惊慌,生怕严谨的学术也会沦落成像超女一样的娱乐快餐。当全中国所有城市的所有书店都出现你的巨幅海报时,你是否也会沉 醉于放大的被认同的快感中不可自拔?

易老说,我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这让我对易老的自我认识看高一线,我从来都认为学术和艺术是可以在喧嚣的环境下萌芽,却不可能在喧嚣的环境下被造就出来。

感谢易中天的“放大”论,让我受益颇多。曾经看过他的另一篇小说《高高的树上》,书中描写的是一群学术分子研究“高兴学”和“不高兴学”的故事,我只是想 借着易老的牌子,看看能不能炮制出一门新兴的学科,名字就叫“放大学”,以此来放大一下我微弱的光芒,让我也可以感受一下功成名就的孤独和对趋之若鹜的窃 喜。

1 条评论:

  1.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科,暗藏很多人生哲理哦。只是不知道易教授会不会让你来发扬光大,哈哈

    回复删除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