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7

农村建庙宇-为什么说我们需要真正的宗教信仰?

在浙江省西部的一个小村庄,村民小组的组长正到各家各户收钱。大约二十年前,这种情况大致会出现在粮食收割以后,那是为催缴公粮以及提留款,而现在来收钱,是为村里重修一座庙宇捐款而来。在整个收款的过程中,几乎不会遇到一丁点的障碍,人们都自觉自愿地将钱交到他的手上。至于每户捐多少,大家都是约定俗成了的,一般二十到五十元,有大户的富裕人家,比如开着工厂的,在外地经商的,则根据规模的大小多捐一些。实在没有钱捐助的也可以到重建庙宇的地方当当 “头人",帮着张罗张罗重建的事情。每年,到了庙会的时间,这些庙堂会举办乡戏等文艺演出,同时也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这些场景在中国内地已经十分常见。在几乎每十几公里的农村都已经修建或建好了一个寺庙、道观、尼姑庵或者是天主教堂,不知底细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的农村,大概再也没有人去抱怨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然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也显现出来,这些寺庙没有和尚,道观没有道士,庵中没有尼姑,教堂也更加没有神父。

在十年文革时期,中国的许多庙宇都遭受到不同程度地损毁,农村的一些小的庙堂则是更加消失殆尽。直到今天,你依然会意外地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石板桥上发现精美的古代战车石刻,而它们,都曾经是祠堂的象征。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残酷践踏的时期,历史的轨迹就这样从人民的视线中黯然消逝。

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必然有其历史的原因。就如同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那些仍然存活在世上的老者不灭的记忆,政府提倡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农村出现了一股重修庙堂的潮流。社会的道德缺失使人在滚滚红尘之中再次迷失自我,并以此来寻求更加清晰的信仰以及自我的认知。回顾人类的历史,信仰总是在追逐的狂热中消失,又在狂热的消沉后被重新拾起。中国的经济改革让人充满了对现实欲望满足的追求,却经常因此陷入精神荒芜的痛苦。于是,那些被遗忘多年的信仰被重新找出来,在孤独地寻找自我方向之后,人们更加渴望群体的感召,而这,似乎是宗教不变的力量。

然而,任何的宗教必然有其一整套体系的宗教思想。如果这些庙堂空空,谁来将宗教的根本思想传播给人?如果说,庙堂的菩萨是一种形象的具体的图腾崇拜,那些宗教理论思想则是一个宗教得以弘扬的魂系所在。比如佛教的轮回与因果,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可以让人悔过,做善事,结善缘,得善果。我们常常会说,你这么做会得到报应的。这个”报应“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词汇,而对那些渴望精神永生的来说,则是一种超凡的幡悟。那么现在中国农村的宗教思想又是靠什么样的方式得以传播的呢?不幸的是,他们皆是靠一些很久远的记忆以及一些经典的古典小说演化而来,比如《西游记》。这些被艺术化和人为化的基础宗教理论很显然并不能构成完整的宗教体系,这样的结果,有可能不但不能让人找到平和,更有可能让人在信与不信中产生更多的迷惘。比如,在佛学中讲求功德,世人总是烧香拜佛,祈望求来自身的功德圆满,而六祖说过,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求福德,而没有任何功德。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恶,再怎么烧香拜佛、念经祭祀也只是减少罪孽,而不能求取功德的。这也正是现在很多农村的信徒存在于心中一个巨大的疑惑,而且一直也没有人来点化。

既然农村有了这么一股潮流,并且不可抵挡,那么就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将他们引入的传统的宗教信仰当中来。事实上,农村现在出现的宗教实际上是一种伪宗教,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供奉的是什么佛,就半信半疑地跪拜下去,而他们所求的,只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早生贵子。这种宗教显然又是没有任何的教旨作为精神依托的。而我们所认为的正统的宗教依然养在深山老林之中,保留着它们的神秘,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它们会走下高高的神坛,布道百姓的身边。相反,却有一些民间的传说,开始妖言惑众,借宗教的名义借鬼神之障眼法行走江湖,甚至被邪教所利用,祸害人间。

所以我们目前我真正缺失的不是宗教信仰的环境,而是我们更加需要正统的宗教理论,它常常被当作最能引起人信服的自然哲学思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