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了一部片子《罗马大帝》,还是非常震撼,特别是当中的一些对白,里面的主人公仿佛都是哲学家一般,仔细琢磨琢磨回味无穷。
比如里面有说道,"实现梦想前,你必须考虑清楚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失败了呢?""那么真正了解了命运,并必须接受他的安排",这个对白即便是对于现代的我依然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作为曾经是奴隶身份的皇后阿希特希望罗马大帝尼禄能够放下仇恨宽恕他人同时也宽恕自己,但是尼禄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复到以前的状态,阿希特最后选择离开了他。这是一个小女人,她支持自己丈夫的梦想,希望丈夫能带领罗马帝国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可他的丈夫在政治面前迷失了自己,她的内心里虽然还爱着他,但是她已经没有办法跟他在一起生活。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对他人有帮助,并永远爱着自己的丈夫。
阿希特从某种程度上带有理想主义的光辉,这个女人用自己的爱支持着她的丈夫,直到他死去她依然原谅了他,她理解他内心的希望以及仇恨。剧终前的旁白是:"他曾经有一个梦想,希望带领罗马人民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但他的灵魂湮没了他的这个梦想。他不知道,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宽恕比征服更有力量。"
是的,"早晨的光让侏儒的的影子都那么长",其实只是一直跟自己的内心在斗法,却能找出那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为了这为了那,到头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理的需要,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又有多少人那么幸运,身边会出现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离不弃的阿希特呢?
2007/04/07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
-
最近关于老人在公交车上倚老卖老抢占座位的事热度不小,不过归结其根源很少有人去认真地总结。是什么让这么六七十岁的老人有这样强大的心理优势来来无视社会公德?这里面其实还是有很根深蒂固的环境影响。 这一辈人大多经历过文革时期,迫于现实的压力很多人会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掠取本应公平分配的...
-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
-
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太长,那么记忆也许就会更加地具体,并不是因为做的梦太多,是太少了。以致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盲从地追寻他人的足迹,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淹没在世俗的尘埃里,越来越不值一提。生,不为人所重视,死,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 昨天在饭局上我的老板问我,原来你也喜欢玩摄影?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