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7

只是在旅行

一直喜欢生活在不断的移动中,比如喜欢静静地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想些什么或者什么也不想。听一些熟悉或陌生的歌在车厢内飘荡,脑袋里会突然迸出一些从来没有想过的句子,真好!

我习惯于将睡觉的地方称之为家,而更多的人会将它们称为宿舍。如果按我的称呼,那么目前我至少有三个家,所谓狡兔三窟。假如我要真去干点什么坏事估计也不 会有多少人能知道。又或者因为平时工作的性质关系,需要不断地说话与人沟通,我喜欢独处,爱干嘛干嘛,没人妨碍我我也不妨碍谁。我会在适当的时候逃到另一 个窝,有时只是为了享受此处到彼处旅途的快乐。很多人会奇怪这种想法,对于大多数人而来,平静的生活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我还没能够习惯这种平静。

在每一个家里都有我的生活必需品,也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而已,典型的拎包入住型。比如每一处都有我专用的茶杯,分散均匀同一口味的茶叶,几件换洗的衣衫。除 此就是我的包以及时刻跟随我的电脑与手机。在这些地方,我以不同的表面方式存活,又以同样的生活习性而略带神秘。在路过的那一瞬间,任谁也不能看到我内心 的真实,不断地路过,偶尔的重逢。

一直在找寻一种宗教信仰,关于生存的目的和方式。可惜中国是没有宗教的,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形式而不是教义。在芬兰(这次应没写错成波兰,我老想着二战的事)留学的spring最近写了一篇描述芬兰人拉她入教会的事儿, 在中国的任何宗教已经早已没有这种传教方式,相反它更注重人的佛性以及随缘。基督教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的价值观,而中国的宗教往往倾向于愚忠。如果非要分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话,那么唯物主义的被利用其实正式唯心主义的具体体现。其实在我的心中一直存在的神灵,我只是没有办法把它具体到谁。

就这样,一直感觉有双眼睛一直跟着我,无论我去到哪里。天冷时它就是我的棉被,天热时它就是我的拖鞋,它无处不在,默默倾听默默关注我的成长。我的嚣张我的脆弱,我的欢笑我的孤独。

3 条评论:

  1. ben,更正并补充一下,是拉我去学习圣经,不是入教会。入基督教应该是叫受浸吧,那估计得几年甚至有些十几年学习,他们称看你在属灵方面的进步,总之对我来看是很神秘又庄重的事,好在,他们不问你信不信上帝,也不要求你入他的教,只是问你对此感兴趣吗,我说我只对其中科学方面的东西感觉趣,这样皆大欢喜了,你学你喜欢的,他教他的。

    回复删除
  2. hehe,原来这也有区别啊,不懂真的。对于基督教来说,不是我喜欢的,主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不喜欢记住那些古怪的外文名字,感觉有距离,,,,,

    回复删除
  3. 嗨~路過來看一下...

    我曾經想要信個什麼教 因為覺得有強烈信仰的人 活的很有意義 但是 後來放棄了 因為要生活的很有意義不是靠宗教 而是靠自己懂的活的出色 :)

    回复删除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