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

房子 两个女人引发的故事

成都的唐福珍与上海的研究生张元元,这两个原本平平常常的名字却不幸成为了搜索热词。说它不幸是因为这个一夜成名是付出了昂贵的生命代价的,而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房子。自从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是以某些人的鲜血为代价,在繁重的住房压力之下,人的坚强是那么微不足道。

较之男性来说女人是相对软弱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两名死者自杀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绝望、羞愧和无助,生命就不会这样简简单单地痛苦结束。难道自杀就不需要勇气么?但凡有一点点希望的曙光也好,但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可能得到。临死之前难道死者们都没有劝慰过自己?是什么让她们觉得这条绝路是唯一的路?

我们在历史课本里学到的谈及满清时代的黑暗,皇朝的无能,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究竟与之相比如何?所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并不是仅仅出现在《少林寺》影片的开头吧?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自愿分享他霸占的全民的利益,这个不需要去幻想,如果有这样的幻想也要收敛,不然他们就会以非法的名义压制和封锁。房子,正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道德与法制的墓碑,它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生气,恰恰相反,每一幢房子里都散发出腐朽的和着霉味的气息。在变味之前,它们是鲜血与汗水的融合体,它滋养了贪腐官员与地产商大腹,它创造了GDP的增长神话。

如果两位女性的死还能为我们带来点什么,如果城市拆迁法的废止算是一种成果的话,就如同当年孙志刚的死废止了收容遣送条例一样,这种代价未免太大太大了。十几年前看报告文学有的文章就说过在一些地方要想办成点事不死几个人是办不成的,经过这些年的实践越发印证了这一个悖论,即使理是歪的实际结果却是对的,好话从来不中听。张元元同学为了照顾她的母亲从湖北将她接到大上海,如果不是上海的房价太高租金太贵,如果不是为了学历高点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是家里太穷,生与死的距离何至于如此之短!

二女之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但历史的明天会因为某个人的好奇悄悄打开这段故事,隔了这么多年我们不是还能知道窦娥的冤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