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4

农民利益才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有数字表明,中国得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从这么大的规模来看,农民应该是中国的主流职业和主流群体。遗憾的是,农民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能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出强有力的声音,相反,这一群体却被当作弱势群体看待。并且,人们似乎已经习惯。
有数字表明,中国得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从这么大的规模来看,农民应该是中国的主流职业和主流群体。遗憾的是,农民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能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出强有力的声音,相反,这一群体却被当作弱势群体看待。并且,人们似乎已经习惯。
世界上可能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农民有中国农民如此善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毛的从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正是依托农民当家作主的强烈愿望得以成功。当时,中国农民为党能夺得天下,消灭使他们备受欺辱的蒋家王朝,使农民能过上好日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随着中国的全面解放,由于国际势力不愿让中国健康成长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国的农民并没有过上好日子。然而,他们能够理解国家领导人的苦衷,他们等待着全面建设后中国人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物资缺乏的年代实行的计划经济将农民与其它职业严格地区分开来,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地人都不富裕,种田,似乎总不致饿死。农民们即使这样也没有怨言。然而计划经济地打破市场经济地引入,在不知不觉中农民就被演变为二等公民,在社会上遭受歧视。那时,结婚时如果自己是国家户口,对象是农业户口,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成功几率。种田的,一度被作为贬义的词汇出现在世人的语言里。
不做农民,在当时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考上大学或包分配的中专,可以转户口,二是参军,考军校。没有一个农民可以进入真正的乡一级的政府机关,即便是现在,这个状况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
都说农民的素质底,参政也可能不行。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导致的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所有的考上大学的农民变成了城市人,农民中的精英全都被国家收编进了城市,怎么可能素质上得去呢?再者,农民考上了大学,又有谁愿意回到农村来呢?城市有着现代文明,明亮的灯火,美丽的公园,良好的教育,谁愿意到一片荒芜的农村呢?中国将本应属于全民共享的资源大部分交给城市人,因为他们是所谓社会精英,他们在创造工业文明,而在此付出巨大牺牲的只有农民,他们说能做的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城里人。
如果这些城市精英们懂得感恩与回报倒也罢了。不幸的是获取这些资源的这些人认为是应该的,是天然的,谁叫他们是农民呢?农民就在家种种田就好了嘛!试想,农民拿出家中仅有的新衣衫交给外出的孩子,说,你们在外面不能让外人看着笑话。可那些孩子拿着衣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还恨恨的说一句,愚昧。可见,有时社会并不会因为你的仁慈就会多么的眷顾于你。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是农民没有自己的代表,在中国的政坛上没有一个真正农民的声音!试问从中央政治局到地方县委选举,有多少人敢站出来,大喊一声,我是农民!没有,如果有人站出来那也是异类!农民,这个在国家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职业群体却没有自己的民意代表谋取群体利益,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宪法精神的。
近几年,国家意识到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就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说农村问题就可见中央的重视程度。但我们说,这还不够,如果没有渠道能够代表农民发出声音,那么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大打折扣。我们说,农民究竟要什么样的利益?不是城里人用一种怜悯的心情去帮农民去想,农民需要这样或者需要那样,而是要让农民自己提出来,没有任何一个不在这个群体中生活的人有权力代表这个人口比例最多的群体进行发言,这是有悖常理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农村基层组织民主选举的文章。我们知道,在基层农村,如果连村干部都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意选举,那么农民的发言权就会遭到更多的质疑和打压。
我们看到,现在就城市反哺农村中央和地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之下,让农民更直接更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愿望应该是十分紧要和迫切的。我一直在说,不能让这样一种良好政治行为给人感觉是一种施舍,而更应该看作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种完善。
二元制社会结构曾经对我国薄弱的经济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承载着教育、保险等太多的包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问题难解决就不去解决或推迟解决,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让更多的农民参政议政是解决当局者迷的最好方法。用农民的眼光,农民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有时或许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有时简单的思想想出的简单想法未必不是好方法。如果自以为自己多读了几年书多接受了几年的教育出国看了看就能够彻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显然是在贻笑大方。只有让农民加入进来,才能运用群体的智慧解决这一历史课题。只有这时,农民的利益被代表出来了,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农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注,还需要更多的表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