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1

制造企业现场管理(一)

缘起:从今天起,想写一些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文章,原来也陆续地写过一些,但是很凌乱,没有将之系统化,所以希望通过这次的整理将这些年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整理出来,对自己也是一个交代。


一、生产线设计

在生产之前,这是我们必须要先一步考虑的事情。因为各个厂房 的面积及布局的不同,我们需要对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生产结构及布局,这时我们需要一张平面位置图。你可能并不是画图的好手,但是不要紧,用方框和圆圈就能将生产线的位置在框架中予以标识。

在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早就具备了做平面图的好习惯,这个习惯有利于我们通过直观地展示来了解场地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在整个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要尽量减少走动的时间。比如A工序到B工序由于两道工序可能在工艺上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只是需要A工序的半成品与B工序 的半成品进行组装,这时如果两工序的距离相隔太远,就必须要有相当量的存货及浪费将A工序产品交给B工序所耗的时间。我们一般在设计生产线的时候将这些没有互为因果关系的工序设计为“L”或者是“U”型线,从两头向相同的一端进行集中,这样的概念即为将两条生产线聚合为一条,并且终点为统一的终点。

2、宽敞的通道和可以随意左右摆放的工装。目前,很多的企业也愿意在自己的工场内划上黄线用以标识物料、工装夹具及整条生产线的摆放位置。但是往往为了能更多地利用场地就将过道尽量地缩窄。其实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百害而无一利。一般过道的宽度最少在1.2米以上,要方便一个托盘自由出入。
这里,要尤其注意靠墙的生产线,要考虑到墙柱及消防设施的避让。有的工场其它的通道都还顺畅就是靠墙的那一条生产线,物料一堆人都很难过去,实在是令人着急。

3、建立物料配送点。我们知道,在一个工场环境中,是无法将所有的物料放在工场里的,这时,我们需要在离各个获取无聊的工序平均最近的地方建立取物点,以达到最快获取或专人即时配送的目的。

4、尽量以一整条流水线作业,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半成品生产线。有些工厂很喜欢布置半成品即“辅助工序”的生产线,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一种方法,它无疑将加剧运输成本,产生资源的浪费。

在现场管理中,只有建立好生产线,对生产线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为“精益生产”等现代化管理技术找到良好的基础。生产线的布局还需要建立一个“周转快、传递少、易移动”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建立有助于生产线整体绩效的提高,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

对待一个重型的产品,我们可以采用流水带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对于轻型产品,可以采取人工或机械工装传动的方式来实现其运输,甚至对手可轻松抓取的产品可以采用“一只流(one piece flow)”的方式来加以实现,以后会专门讲到这一块。

生产线设计者应根据订单量,预计日产值来额定生产线的数量 。严格来说,生产线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够用就行。在前面提及的保留足够的通道和相对宽敞的环境后,就应该尽量地减少使用面积而不是有多大地方用多大地方。

3 条评论:

  1. 你好,BEN
    对你的“一只流”比较感兴趣,已经发了邮件到你的邮箱,请查收并请给予回复,谢谢!

    回复删除
  2. 请问有没有TCT方面的案例?

    回复删除
  3. 关于TCT的运用在以后的文章中会专门做一个专题,内容为“THOMAS GROUP”的英文原版讲义中的一些精彩理论,敬请留意!

    回复删除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