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2

头脑简单&家族风暴

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一些与大型企业配套的中小型企业日渐增多,这种企业最初就是以作坊生产的形式产生的。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只有自己家里人才是最放心 的,于是家族企业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在企业形成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家族式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家里人“成为企业各个功能模块的中坚力量,而 由于是家族化,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家族式管理也不是一无是处,日本的许多知名跨国公司如松下等都是家族式产业的楷模。然而就像所有的企业一样,家族式企业在发展的后期必然会遭遇到管理技术 与管理水平的瓶颈问题。正如没有人敢说某一个工艺路线就一定是最好的一样,同样没有人敢说自己的管理方法就是最好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的不断创新也在 改变着人才结构,致使新鲜的血液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与更换。带有全新创意的人力资源功能也不能够被有效放大,从而造成人才结构的畸形及变异。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包括家族式和非家族化,理论上都不是发展的障碍。然而,在实践当中确实有很多家族化的企业在管理的能效上不能被有效发挥。从根本意 义上来讲,其实只是个制度化管理的问题。对于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来讲,如何处理自身“家人”和“职员”两种不同的身份才是至关重要的。换一种说法就是,企业 中的“家人”可以以一种带有监督职责的“职员”身份出现,而绝不应成为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的直接实施者。不怕企业中的“家人”不做事,就是怕乱做事。

从新的制造供应链来看,大部分工业化的成果都是有大型企业比如世界500强之类的企业为龙头,好比是一个巨大的齿轮,带动着中小型企业这些小齿轮的向前进 步和发展。所以大部分小型的企业都愿意去模仿和抄袭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模式,然而正是因为不能彻底地有信心地进行改革才使得改革到最后举步维艰。往往, 更多的企业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只是虎头蛇尾,它取决于老板的一句话,一个突发的灵感或者听别人一席话的感触而产生,又以不跟踪不检查不回访而结束。这种不彻 底的改革就像戒烟不彻底一样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好处,反而造成执行层面上的人的懈怠与不自信,从而导致推动者权威性的降低以及执行者的执行力的弱化。

从现实的层面来讲,随着产品同质化的不断深化,唯一拼的就是价格与服务。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采购成本已经在可操控的范围,虽然有时会因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而有所变化,然而这种情况下承担这种价格变动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市场并没有偏袒谁。管理成本与品质成本的降低也就成为真正有利可图的可操作性强的改善方 向。家族式企业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被动性,它不像在营销市场上那样比程序化制度化很强的大企业那样,只要依赖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就能够签到订单,而是需要 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这样的目标,而不会因此被认为触伤到“家人”们的利益。

1 条评论:

  1. 不怕企业中的“家人”不做事,就是怕乱做事。
    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回复删除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