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2

孩子,但愿因你而得到尊重

上个星期的某一天,我的邮件系统显示的头条新闻先后出现广东弑童案、江苏弑童案、山东弑童案......再过去几个小时,北京、南京的小学校园先后增加保安系统,最近的消息是学校周边的路边需要配备特巡警巡逻。由此,我们可能要习惯特警经常出现在身边的状况,让安全等级这个符号成为一种常态而变得习以为常。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南京新街口以及无锡的市中心,总见一携带枪支的武警执勤,以我当时弱小的心灵还不能理解在这太平盛世何须要出动武装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以致我以自己的方式反思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我意识到自己的肤浅,在我终于认为自己的思想已近成熟的时候,这些武警在市中心已经基本看不到了,而我也才弄明白那个看得见武警执勤的时期正是全社会"严打"时期。

一个平静的家庭怎样也不愿意见到家里的孩子在外遭受非难,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已经是多少家庭必然的生活流程,将孩子放在学校最起码已经可以基本确保他们的安全,但是血腥的暴力事件正在污染这一视为安全的场所,相反它似乎已经成为暴徒理想的发泄之地。我无意去评判学校或是门卫的责任,现在国内的很多中小学不到上课时间早已不让孩子进入学校,以致很多学生去早了只能在校门外徘徊,如果有意外发生并不一定要出现的校内,校外也是有机可乘的。再说门卫也不可能防范到所有人,他们毕竟不是监狱的卫兵,他们守卫的也不是什么军事禁区。

很显然发生在校园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是暴徒们精心筛选的,在被阻拦或是擒获前可以伤到更多的人,从一开始他就以一种示范效应被传播,以致网络上出现广东某学校家长打出"冤有头债有主前面右转是政府"的醒目横幅,所有的暴徒都被媒体描述为对社会有仇视心理的变态狂魔,那平时呢?我们如何让一个人人感到如此绝望的?

在这个利欲熏心的世界,我们都是身背万千负累的怪物。享受着"历史以来最好的"物质生活,也体会着没有参照的现实困惑。在物质文明被无限放大的时候,我们担心着自己的那点利益会被快速吸干,那也许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许是一个漂亮的小妞,我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攀比,当我们可以在这个圈子里成为NO.1的时候,我们已经早早地将目光延伸到另一个看起来更好的圈子。我们从不满足给自己压力,即便在沐浴时就着流水哭泣也要坚定地让自己强大,强大到可以掩饰内心的虚弱。

一个失去精神需求的社会最终将会呈现出一个虚荣的理想世界,无论有多穷也要做最好的。收入两三千也敢买上百万的房子,压力这么大也敢生几个孩子,我们慢慢就变成无头的苍蝇,无论是香的臭的都要快速地钉上去,不在于那是不是美味,只要不让自己吃亏。这个时期讲道德沦丧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一开始我们认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上去大家都很好,有吃有喝有穿有住,虽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大方向上似乎真的有所改善,但是快乐呢?快乐正在一点点遁形,这些年来的经历让人禁不住怀疑是不是生活的改善就一定意味着快乐?小时候的村庄一个村的人聚在一起看一台电视,大家家长里短数落着自己的生活,即便是与人斗的落了败,也觉得倾诉了的过瘾了的。只要大家在一起就觉着有了那么一点支撑,有了那么一个舞台,也似乎就有了活着的某种价值。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们想摆脱的不是别的,正是孤独。可能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以为接受了它,然后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为自己积聚了消遣孤独的能量,却是看高了自己也小看了敌人。对于那些过客偶尔表现出来的一丝慌乱我们明明已经感受到了,可我们会惯性地想管我屁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冷漠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并最终形成病症――愤怒。

被重视被宽恕被善待永远是活着的人的基本精神诉求,"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我想我大概能理解其中的绝望,却绝不妥协于这种懦弱的方式。而为了上海那个管制尤为严格的所谓的盛会,忧心忡忡的父母们不知现在究竟有没有见着他们的骨肉。为什么在我们的这个社会里,被尊重显得这般地困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