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3

香港印象

在我印象中的几个城市中,我是比较喜欢香港的,它被誉为“东方之珠”,回归中国以前,是内陆通往世界的窗口,回归以后,成为中国人自豪的一个地方,因为在英语中开始用上了这样的称呼“HongKong China”。

政治
香港的政治体系还是延用了英国的政治架构,有议会、立法会等,即便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依然有好几个党派,并各自竞选在立法会上的席位。香港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我们经常可以在香港的媒体上看到有民众走上街头,争取自身权益的镜头。

香港人比较关心政治,这许是由于地缘关系及全民教育素质较高,知道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人员的密切交流以及对世界的关注使港人非常看重自己的民主机制。

香港的一些政府机构负责人是外籍人士,他们中的一些还能说一口地道的粤语,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多元化及集思广益的执政思想。

文化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汇集的地方,这里有保护得比内地更好的中国文化,比如汉字、宗教以及中医等,也有集世界大成的国际文化。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香港,即使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祠堂和庙宇,中国的中医技术也正是在这里得到了较原始的继承。

香港人所使用的语言一般为粤语、英语和国语。早些年,在香港说普通话会被人歧视,然而世事变迁,随着中国的地位快速提升,现在的一些香港的小学已经开始教普通话。很难想象的是,香港的粤语与广州的粤语极为相似,在广东除使用客家、潮汕等语系的大部分使用粤语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而香港的粤语,一切听来却是十分地“正统”。

香港也有自己的文字。一个想要学习粤语的人如果想单纯地从粤语歌中学习粤语那是大错特错了。像歌词中使用的歌词,大部分还是延用了汉语言,而实际的交流中,有些用词就相差甚远,如果没有相互间的交流是很难的。这些香港的文字都是音译的香港口语字,像香港的一些报纸如“苹果日报”等上面的很多文章都是使用这些文字,让内地的即便是认识繁体字的人读起来也一头雾水。

宗教
香港的宗教也是多种宗教融合,既有中国的佛教、道教,也有西方的基督教等。人们怀揣各自的宗教信仰和睦相处。但很显然,受众最多的应该还是佛教了,在香港的法定节假日中,既有诸如复活节、圣诞等西方传统节日,也有在中国民间几乎被遗忘的佛诞等具有鲜明民族宗教色彩的节日。所以我常常会告诉一些不了解香港的朋友说,其实有时候,香港比内地更懂得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香港,女人的比例要略多与男人。以普遍性来看,香港的女性大多不漂亮,但却有着一种天然的气质。香港的性文化有点象日本,报纸上随处可见什么大陆妹、菲律宾妹等等的一些桑拿的广告,还有些报纸副刊刊登一些出入色情场所的连载小说,这些报纸也都是公开发售,并没有年龄的限制。但电影倒是有级别的,我们熟悉的三级片的级别便是香港的电影级别之一。


香港人比较现实,也比较歧视大陆人。当然这种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好了许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况出现?可能还是因为地区收入的差距。香港与深圳虽一河之隔,但在深圳一个普通的操作工的工资约为1000多元人民币,而在香港,则为七、八千港币,差距是相当大的。

随着港资企业进入内地,部分香港的职业人员也来到内地工作,廉价的内地消费使得这部分人也进入中国内陆的白领阶层行列,他们也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在香港,买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港币,有些人一家几口人聚居在十几平米的地方生活,还是上下铺,所以纸醉金迷的地方一样也有人穷的要命。有些港人迫于经济压力就跑来深圳、珠海等地买房子,有的孩子每天乘地铁去香港上学。

有些香港人迷信香港的东西,对大陆的所有商品都不放心。有一位朋友跟我说,在过大陆海关的时候,边检人员见他包里有两瓶水就问他,你带这些是什么东西?他说是水。海关人员问,难道上边(香港人称大陆为上边)没水饮?他回答说,上边的水不能喝的。须知香港的水源大部分是广东供给的,这位老兄当真很有意思。

不过,香港由于是自由港,实行的是零关税政策。许多内地人愿意委托香港人带一些电子产品及金银饰品过来,价格倒是便宜不少。至于服饰,很多香港人更愿意到内地来淘,因为价格相对于他们,相当的便宜。

最近,由于内地上海等地方的迅速崛起,这使得许多香港人担心自己的国际地位受到影响而患得患失。但是我还是相信香港人自己的智慧,他们正在社会、人文、经济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种多元化和包容性正是目前中国内地城市所欠缺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