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城市其实在很多历史时期就像一个二奶,它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有着辛酸的血泪史。在近现代史上,南京从繁华到落寞,从一线城市沦落成二线城市,有时会让人想起那些残花败柳起来。很显然,建都在南京的王朝没有一个是长命的,虽然当年有诸葛亮的“虎踞龙蟠”给古时的帝王将相们撑面子,却仍然难逃历史的宿命。
10月3日,去阔别十余年的灵谷寺游玩。其实真正的意图并不是去到里面,而是在灵谷寺公园的对面有一条高耸的法国梧桐的小路。每一次从上海沿沪宁高速下来都会特意走这里,这一幅幽静的画面是在城市喧嚣后心灵的抚慰。常常,会在那样心绪浮躁的时刻想起这样一幅场景,运动并静止着。喜欢,看用怎样的心情来感受了。
寺内很多地方已经不记得了,印象里只依稀记得有一堵环绕的墙,上面篆刻着很多北伐战争时期阵亡将士的名字。这一次来,这里多了一些蜡像馆,形象栩栩如生。看着那些名字,很难想象当时的他们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信念。但凡一种成就必然是靠一种信念来支撑的,大致国家安危,小至生活下去的勇气。就在十几年前,我曾经在这几面墙上晃了一晃,那时候对于一个懵懂少年而言说信念未免有点牵强。不过好在我脸皮厚,当年受了一些五四时期文学作品的流毒影响,一门心思想要做一名作家。谁知道时不我待,到我喜欢上这行当的时候,文学这玩意儿也变质了,你一投稿稿费没见着,这个作家班那个联谊会的信函却向雪片一样不期而至,令人望而生畏。再说了,在一切向前看的经济社会里,靠卖字为生显然也是一件不理智的行为。于是乎我痛定思痛,毅然决然扭转了人生的方向,这才让自己的生活走向了正轨。当然,中国近现代也因此而缺少了一位可以吃皇粮的作家。
闲话不说,在一身臭汗的裹挟之下登上九层的灵谷塔,金陵秋色尽收眼底。几个男生终于找到发泄的渠道,站在那里就吼上了。好在我没有什么恐高症,否则哪来的勇气来欣赏塔下这些帝王将相的坟头哇。下来的时候可就惨了,小腿肚子只打颤,这情形倒让我想起早些年爬金山寺里的那座塔,那时的自己是如何生龙活虎!登塔的人群中不但有壮志未酬的青年,也有驼背的老者,爬不高又如何看得远?所以众生云集,再好,也不过是在脑海里留下那么一段记忆而已。
塔的存在据说主要是镇妖利风水之物,如今在热热闹闹的国庆长假里,各路诸侯云集在窄小的楼梯之上,在香火缭绕的禅乐之中,祈求的也无非是对名与利的渴望而已。
回来时,竟然在游2路的车上睡着了,耳际没有任何的声音。佛说出世与入世,无眼舌口鼻耳,在睡着的那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做到了。
2007/10/04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
-
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太长,那么记忆也许就会更加地具体,并不是因为做的梦太多,是太少了。以致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盲从地追寻他人的足迹,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淹没在世俗的尘埃里,越来越不值一提。生,不为人所重视,死,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 昨天在饭局上我的老板问我,原来你也喜欢玩摄影?我...
-
菩萨保佑!疫情期间没有失业,没有因为温饱问题而感到无所适从,也没有像餐饮、旅游业者那般惶恐。然而我的内心仍然是很慌的,不知道这个疫情最终的走向,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老人家常说灾荒年灾荒年,这个词在现在听来似乎很陌生了。但是经历了上一次创伤仍然活着的人对灾荒...
-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
到过南京两次,都只在火车站等车,从来没出去玩过~真遗憾……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