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在于在遭遇企业发展瓶颈的时候,是选择遵循旧有的模式循规蹈矩而明哲保身还是说服老板需求实实在在的突破?这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主要的纠结在于:
1.说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说服老板必定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还会自问有没有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老板不高兴怎么办?即使老板接受了我的建议,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所要承担的责任将会更多?这些问题将会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以致极易让自己的干劲转瞬即逝。
2.付出与收获。这必将是一场智力与精力的较量,它将从开始到没有结束都保持着一种战斗的状态,而这种付出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体力上将是巨大的。这种付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是不是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获取回报并不单单指的是薪酬待遇,而是一种高度的认同。
3.怎么开始。万事开头难,究竟选择从何时地方作为切入口,往往都是难以抉择的。对于此有评估风险、产生绩效的量化指标高低等方面的诸多考虑。
4.骂名。在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到一些人稳定的工作状态。它刺激了一些人更多的斗志同样也给另一些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危机。你有能力去坚持吗?谁能在背后坚定地支持你?
最近一家在国内声望日渐的汽车厂到公司参观,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无疑对工作而言压力是巨大的。公司目前正处于一个向上突破的瓶颈下面,究竟如何发展实在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有时出于成本的考虑会慎重地发展,有时又会迫于客户的压力而不得不考虑企业的升级。夹心层中的两难,看来我要好好想想了。
2009/04/22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

-
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太长,那么记忆也许就会更加地具体,并不是因为做的梦太多,是太少了。以致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盲从地追寻他人的足迹,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淹没在世俗的尘埃里,越来越不值一提。生,不为人所重视,死,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 昨天在饭局上我的老板问我,原来你也喜欢玩摄影?我...
-
菩萨保佑!疫情期间没有失业,没有因为温饱问题而感到无所适从,也没有像餐饮、旅游业者那般惶恐。然而我的内心仍然是很慌的,不知道这个疫情最终的走向,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老人家常说灾荒年灾荒年,这个词在现在听来似乎很陌生了。但是经历了上一次创伤仍然活着的人对灾荒...
-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
你怎能用你習以為常的經驗淹沒了自己
回复删除不甘的野馬般狂野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