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1

民企忧思录

民营企业的最大困惑在于如何将成本与市场营销环境形成平衡的比例。有人说只要将成本控制与盈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就可以,殊不知以目前国内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而言,恐怕整个公司连一个做成本会计的人都没有,谈什么成本输出无异于天方夜谭。就市场导向而言,可能只能做一个理想化的趋势判断,比如国家近年来对汽车、农业、环保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配套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而二级市场,如维修、基建等相关行业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获得潜在的收益。

对产能要求的提升将直接将这些企业推向风口浪尖,是继续加大规模前进还是守住目前的盈利预期来精细化耕作,这是摆在民营企业家面前棘手的问题。"转型"这个词被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口中,而阻力也往往并不仅仅发生在表面,内部结构发生裂变时的推诿、不配合等将直接导致改革的阻滞甚至是失败。

一个浅显的例子是假如生产与丰田、通用同等质量的汽车,那么其采购、经营成本会不会增加?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生产与哈飞、比亚迪同等质量的汽车则成本也会得到下降,毕竟目前这两类汽车的销售价格放在那儿,任何企业优先要保证的就是自己的利润。也许在丰田、通用等汽车巨头看来,国内的汽车产品都是劣质品或在他们的企业系统内被标识为不良品,但在国内,这些产品又是可以产生利润并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价格进行销售。价格仍将是中国市场所向披靡杀伤力最强的武器,这就是汽车工业这几年快速发展的主要理由之一。

那么国内的汽车企业是不是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产品?那还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使是稍微往国际顶尖技术那里靠拢哪怕只是一点点,成本的压力就会快速地增加达到令人瞠目的影响,目前汽车配套企业的利润空间大致在10~35%之间,应该说这个利润点完全是有能力支撑企业的技术革新的,问题是如果相应的产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的话,那么产品就成了上不上下不下的中间格局,质量与价格这两个体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因此而消失殆尽。

再打个比方,做过修理的人都应该知道日本原装进口的扳手用起来就是比浙江货来的舒服,不会轻易出现磨损,产品的寿命周期也比较长,但一般的个人或团体并不都愿意购买日本货,在核算使用成本时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买一个日本的扳手够我买浙江货一麻袋了。浙江货的好处是你可以用坏一个再换一个,一直可以用新的。哪个才是消费者想要的?即便是在日本,由中国制造的电动工具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各地经销商输送,成为日本的大路货,难道日本人也不知道产品的优劣?

这就是一种商业利润与产品成本的平衡,但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呢?试想一下,当丰田车的价格与比亚迪相差无几,谁会愿意去买比亚迪的汽车呢?这个时候平衡就被打破了,所以有些企业就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危机,然后努力使企业转型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目前赚钱的项目来养活那些并不赚钱的项目,在这种转变中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时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本身的疑虑,有些则是因为资金面的情况恶化或是合伙人的理解出现了差异。

国家正在倡导的社会转型来增加工业附加值其实也是这么一层意思,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永远不会成为行业的领袖,但也能成为赚钱的企业,处在十字路口的民营企业家们将不得不被迫作出艰难的抉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