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0

谢延信典型反映儒学的逐渐缺失与复兴


今天的新闻联播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河南一个普通矿工谢延信因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逝,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承担起照 顾亡妻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和呆傻妻弟的责任。为此,他还将姓由刘改姓为谢。据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将于明天编发社论稿,以宣传“大孝至 爱”的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百事孝为先”的传统思想,对长辈行孝道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很多孝子在当地也是颇为人尊敬的。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商品 经济社会慢慢迷失了自我,历史的传统性正在被遗忘甚至毁灭,国外的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更广义地接受。人们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包括孩子成 年后就选择单飞,传统的国人的伦理社会观被摧毁。

现在充斥着各地的民生新闻媒体中关于因房产遗产问题的家庭纠纷的报道不绝于耳,为了现实的利益,传统的道德观被漠视和丧失,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认 为过分地遵从传统的观念是一种迂腐的行为。这些也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人文环境,越是在充满迷惘的社会环境里人越想找到真实的自己。

一个国家真正的凝聚力在哪里?它不仅仅在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取得多么大的提升,而最终是因为整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认同上。美国这个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 凝聚力?关键是从19世纪以后,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得到了整体的认同。为什么爱国?恰恰是因为爱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常常洋洋自得地宣称我们有着几千年的传 统精神文明,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在不断地摒弃着这些不断积累的智慧。比如散居在海外的华人就是很好的一个佐证,第一代移民过去,他们可能还保留着中华文化的 元素,而到了第二代,他们会去认同另一种文化,中华文化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兴趣与否而导致是否有可能被继承。

这一次,主流媒体如此旗帜鲜明地挖掘谢延信这个典型,正是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中某些传统的伦理道德正在流失,而现在,社会需要它得以恢复。任何一个国家最终 能否对世界造成足够大的影响力,以及国内是否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都有赖于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归根结底,是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继承。当生活慢慢变得宽 裕,人们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以及人存在于自然应该学会以何种方式报答。


新闻链接: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76010/index.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生到死有多远

这个医院的设计很奇妙,一幢大楼里分为A座和B座。 A座是产房、B座则是收治内分泌、内科等病人的病房。 常常,你会有一种从生穿越到死、从死复而新生的错觉。甚至有的时候祖孙再同一时间出生又在同一时间抢救,这中间不过是隔了一个大厅,一个“U“字型的结构。 头尾相间又相连,见或不见。